查看原文
其他

腾讯视频又推出爆款,难道综艺化才是纪录短片的出路?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纪实观察 Author 寻觅


《早餐中国》让人看得过瘾,但要成为短纪录片新方向,好像还差了一点。


文  |  寻觅


自从看了《舌尖上的中国》《风味人间》《风味原产地》等美食题材纪录片之后,在家炒个鸡蛋都会响起熟悉的BGM: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。


而最近一句“只需早起,你就能找到故乡”勾起了人们对早餐的兴趣。没错今天就要跟大家聊聊《早餐中国》。




煎炒炖炸,情怀还能被烹饪几回


这部每集只有5分钟的短纪录片,将早餐与故乡挂钩,炒情怀;将纪录片与综艺结合,炖节奏;将电视节目与网生化短视频同步,炸新鲜;将小人物生活与美食连接一起,煎故事。


就是这样一部灵活运用“煎炒炖炸”的美食纪录短片,让很多人看到了纪录片冲出窘境的机遇。但同时也让人们对这部“泡面番”的记录意义产生了质疑。



《早餐中国》在工作日早上8点更新。对的,就是在你不想起床或者匆匆上班没时间吃早餐的时候,告诉你,一份美味的早餐有多么重要。


这部纪录片上线后,第一集湖南长沙肉丝粉的单集播放量达到了8300多万,毫无疑问,在纪录片领域,它依然算得上一个爆款。



看《早餐中国》的第一感受是,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,综艺式快节奏剪辑,时尚多变的花字,让人看着不累,轻松逗趣。


导演在拍摄对象选择上的特点是侧重两代以上的人在经营,或者是夫妻在经营,这样就会多一些矛盾与家庭的温馨。选址不是高级餐厅,而是老百姓每天都在吃早餐的大街小巷,十分有烟火气。


与此同时,食客们嗦粉吸面喝汤的同期声,让人通过视频也知道这是真的好吃。湖南长沙米粉、广东潮汕猪血汤、贵州凯里的酸汤粉......这些路边小店里没有精美的摆盘,没有高级精致的食材,却有着老板为了生活的起早贪黑,有着老板苦中作乐的真实人生。



其实在2017年底腾讯视频也推出过一部以早餐为主题的纪录片《日出之食》,但是单集播放量只有800万,照比《早餐中国》只有十分之一的关注量。



《日出之食》也是以地域早餐进行划分,介绍了各地的特色早餐,以及与早餐相关的人物故事。每集25分钟,拍摄制作上非常精美。但是在故事讲述上偏平淡,人物故事记录上导演的痕迹过重。


很多人在网上评论说,被美食吸引却总被故事打断情绪,觉得假。而且一地多菜的拼凑,让节目显得有点散。反观《早餐中国》,导演说在策划支出为了避免内容散,所以每集只讲一家店。而人物故事设计上偏重他们对家人的情感,他们苦中作乐的平民心态。没有故意拔高对食材的追求,对老店的使命感,反而让人看着不累。



是纪录片,还是素人真人秀?


《早餐中国》的导演王圣至是海峡卫视美食真人秀节目《味之谜》的制片人。在制作《味之谜》的时候他就与美食家沈宏非有过合作,这也为《早餐中国》的诞生打下了基础。《早餐中国》里的综艺化有哪些体现?首先剪辑方式。花字与音效的配合,增加了活跃的效果。



其次,每个老板一首单曲循环的加入,让音乐把人拽入怀旧氛围;也是一种对主人公的综艺化刻画,刻意的让人物变得有故事。


 

这种综艺化的打造,让人看的愉快,却得不到思考。而且大量的花字是很带节奏吸引人,但是难免使纪录片失去记录真实的意义。虽然这种综艺化使人耳目一新,但是如果纪录片都按照这个方法去操作,岂不变成了素人真人秀?而真人秀的重点就会偏重于秀,秀个性,秀情怀,秀人生。这种纪实也是真实的,但把效果都集中在一起就失去了纪录片的本身意义。

 

有评论人说《早餐中国》使中国纪录短片终于迎来受众认可,突破商业化桎梏。我觉得这种言论未免期望太高。《早餐中国》确实在受众上迎来一波高潮。但是我想,除了行业领域内的人对它进行纪录片式的思考,试问数千万的网民眼里,看到的是一部纪录短片,还是一部素人真人秀呢?

 

单从纪录片人物来说,导演王圣志说每集拍摄时间在两天左右,这个时间在人物真实上的把控是否有点片面。在展示人物性格上也存在局限性。虽然片子利用每位老板的单曲循环来刻画每位老板的不同之处,但是单从美食与人物关系上来说,还是偏薄。



什么样的同期采访更有感染力呢?


《日出之食》选择的是食客的随机采访,而《早餐中国》则选取了带有戏剧性的侧面采访。老板家的儿子教你如何嗦粉,女孩早起不化妆也要来吃的早餐,拒绝镜头告诉你我要吃早餐,真实却有喜感。想必导演本身也对能抓拍到这样真实的时刻而感觉到兴奋吧。


同期采访的重要性不在于对这件事的直观看法,而是人们看这件事的时候的真实做法。


另外一部美食类纪录短片《风味原产地》,这部被Netflix买断版权,配上20多种语言字幕,在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同步观看的纪录片与《早餐中国》也有着很深的缘分。两部片子都有陈晓卿的参与,又同为美食纪录短片。单从播出效果来看,《风味原产地》走的是高大上的路线。而《早餐中国》的话题度却更高。这来源于它的综艺化制作。



从《早餐中国》的制作团队来看,陈晓卿、沈宏非做顾问,王圣志做导演,腾讯与海峡卫视专业的制作班底,让它即便带有综艺化也能展现出美食与故事。但是如果制作班底不过硬,也来搞综艺化的纪录片,势必又会出现一系列的四不像作品。



不为迎合去剪短


《早餐中国》的诞生,似乎应和着短视频VLOG风行的潮流。试想大部分年轻人连早饭都没机会吃,又有多少人会用一个小时去看纪录片呢?这时,这部短小精悍的纪录短片正好迎合了大家的需求。尤其随着5G时代的到来,这种碎片式的短视频肯定会越来越普及。



但是这里说的是短视频,并不是单指纪录短片。因为现在制作短视频的太多了,其中不乏专业团队。他们带着网生化的思维进行精细化制作,其实更能把握网友的心。而纪录短片要保持他的纪录片属性,还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。在短视频领域竞争力有限。所以,在短视频的风口浪尖上,可以说是纪录短片突出重围一个的机遇,却不可成为纪录片都偏向短视频的出口。纪录短片更不能为了迎合受众就失去本真,失去它的历史文化属性。

   

不管怎么说,《早餐中国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现象,国产纪录片不能简单追求爆款,而需要不断挖掘它的潜在魅力。而在这条探索之路上,需要不断地尝试总结,这至少是一个有趣的思路。


本文转载自【纪实观察】,搜索【纪实观察】即可关注!


或许你还感兴趣:一个给不起钱也给不起爱的家,为何还要生七个孩子?
为什么说“头啖汤”才是广州独有的精气神?
实习生招募|当我们谈论纪录片时我们谈论什么?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